科技赋能食安健康变革 国内外专家学者共探食品产业前沿课题
创始人
2025-04-26 02:41:25
0

央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记者雷妍)新时代,食品产业面临具有高度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的新挑战、新课题。如何强化全球协作,守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与健康”?如何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回应行业关切?

4月23日—25日,2025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以“科技赋能引领食安健康新变革”为主题,汇聚全球智慧,重点聚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新兴技术应用、新资源挖掘、标准法规发展、跨学科交叉融合等,为全球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应对新挑战,推动食品产业向新发展

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促进了食品产业从传统方式向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认为,总体来看,四方面的发展趋势将对食品安全与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1.前沿技术为食品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革。

人工智能(AI)和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与食品产业深度融合,将实现传统食品产业技术体系的颠覆性突破,打通全链条智能化重构通路,重塑食品产业柔性制造与精准智控的新范式。

2.交叉融合催生食品产业新业态。

食品科学与临床营养等跨学科的技术交叉,生物制造在新质蛋白资源挖掘中的创新应用,食药物质在拓展食品健康效益中的多维探索,新型功能配料研发体系的持续升级等,将构建食品原料供给新方式、催生食品产业新业态。

3.科技赋能风险防控,构建全球食品安全新格局。

食品安全无国界,面对新污染物风险、食品欺诈掺假等全球性问题,亟须全球协同治理。基于科学证据的风险评估新方法和新技术、食品真实性检测技术、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等,将以科技为支撑,提升全球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4.及时发声,助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超加工食品(UPF)等新概念可能对全球食品产业发展和消费者健康需求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这类问题,应从循证科学的角度,聚集中外科学家集中发声,传递科学声音,成为推动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工作,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宫国强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致力于构建监测精准高效、评估科学权威的食品安全监测评估体系,统筹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下一步,一是全力推广食品数字标签应用,持续优化和完善数字标签管理,探索数字标签的多场景应用;二是全力推动食品健康声称工作,以食药物质的健康声称为切口,以数字标签为载体,协同研究推进食品健康声称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着力提高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机制,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加大校园食品安全治理力度,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能力建设,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郝明虹说。

农业农村部质量监管司二级巡视员李家健表示,农业农村部坚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摆在重要位置,加大质安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的支持培育,加快监管检测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应用,加强绿色优质标准模式的研制推广。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攻坚关键技术,狠抓问题整治。二是运用先进手段,强化风险防范。三是推广绿色模式,转变生产方式。四是完善标准体系,提升产品品质。

强化全球协作,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国际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指出,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与国际科学理事会将携手推动创新技术发展,实现食品质量提升,粮食损耗降低,促进全球健康平等三大目标。

“中国是食品科技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食品科学体系庞大;持续产出的大量科研成果,为保障食品安全贡献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塞缪尔·戈德弗洛伊看来,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都在推动食品系统更加可持续、高效。科学证据要用于指导食品监管机构的决策,才能更好地保护公众利益,提升消费者的信任。

“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指出,食品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污染等传统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非法添加问题还时有发生。她认为,需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技术,落实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运用食品安全科普新理念,强化全球协助共同应对食品安全新挑战。

把握新动向,构筑食业新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坚在会上围绕“生物制造与新质蛋白”进行分析。“新质蛋白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营养健康等方面已显现出巨大的潜力。”陈坚指出,新质蛋白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亟待攻克。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围绕新质蛋白,我国政府和学术组织正在全面推进新质蛋白资源挖掘与技术研发等相关工作。主要包括AI驱动的新质蛋白设计研制、新质蛋白资源挖掘与绿色制备、新质蛋白负碳、负氮生物合成、评价体系构建与多元场景应用等。

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发布“聚焦生物制造 拥抱人工智能——全球食品产业未来发展热点”。该热点清晰指出生物制造和人工智能在食品产业未来发展中的关键应用领域,为解决食品产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贡献科技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丹阳睿新取得多功能气瓶滚匀机专... 金融界2025年7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丹阳睿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原创 木... 木星是气态行星,没有固体地表,照理说小行星撞上去应该像砸进一团云雾——直接穿透、继续往里掉才对。但现...
拓鑫光电取得利于散热的面板灯专... 金融界2025年7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珠海市拓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强攻工业 大抓产业丨南城:“小... 发展工业既需要大而全的“大象军团”,也离不开小而精的“蚂蚁雄兵”。尤其在强链、补链、延链过程中,更需...
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成... 中核集团7月12日宣布,当天,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顺利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
奋达科技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奋达科技(00268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原创 商... 华为Mate70Pro+以其商务旗舰的定位、顶级的硬件配置与鸿蒙生态优势,成为高端用户的不二之选。华...
迅势科技取得带反馈单向阀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迅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带...
成为全球第一科技超级大国的中国... 来源:铁血_青衫老祖 这不是吹牛,而是有着强大数据支撑的铁的现实。根据来自韩国媒体《首尔经济日报》7...
瑞以森取得光电干簧管智能控制器... 金融界2025年7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昆山瑞以森传感器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光...
捷报!浙江企业首次拿下创新届“... 01日内瓦时间7月11日,WIPO全球奖揭晓,杭州宇树科技成为首家获此殊荣的中国机器人企业,标志中国...
小米取得电子设备专利,提高至少... 金融界2025年7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电子设...
楚天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楚天科技(30035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杭州力恒驱动取得新型电机专利 ... 金融界2025年7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杭州力恒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新...
“飞”向联合国,中国企业携AI... 七月的瑞士日内瓦正值酷暑,平均气温徘徊在30°C至32°C之间。然而,7月10日这天却意外凉爽,气温...
星辰探梦再扬帆!发射场设施设备... 央视网消息: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7月12日上午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目前,文昌航...
2025京皖供应链促进推介会活... 7月17日,2025京皖供应链促进推介会将在北京市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大酒店启幕。推介会以“智链融合 创...
小熊电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小熊电器(002959)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卓见智能制造取得栅格阵列组件等... 金融界2025年7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卓见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栅格...
专项拉动演练,淬炼通信保障硬实... 导读 近期,受天气变化影响,强降雨天气频繁来袭,为切实做好洪涝及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通信保障工作,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