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持续布局大模型的科大讯飞,逐渐迎来业绩红利的兑现。
科大讯飞最新发布的2024财报显示,期内实现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近19%,相较此前下降、放缓的增速,反弹明显。
更重要的是,科大讯飞开始摆脱盈利下降困境。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0亿元,依然同比减少15%,而扣非后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则增长近60%。
这意味着,科大讯飞靠AI还是赚到了钱,且开始恢复增长。自2021年科大讯飞业务盈利创下新高后,就持续下降。去年虽然绝对规模仍不高,但至少扭转了趋势。
过去两年,业内在推进大模型技术竞争的同时,还在推动AI应用落地。如何进一步实现AI技术变现,并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盈利,科大讯飞还需要加速。
C端业务占比达34%,研发投入超45亿元
去年科大讯飞的核心业务继续增长,其中开发者及消费者等偏C端业务已成为第一大业务,合计营收达到78.85亿元,同比增长超21%,占比近34%。
其中开放平台营收达51.72亿元,同比增长超31%,这主要受开发者数量和应用增长推动。截至去年底末,讯飞开放平台聚集超过802万AI开发者团队,同比新增224万。
其中大模型开发者达102万,同比增加68万,开发出17万款大模型应用,大模型API日调用量同比增长超763%,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大模型开发者生态平台。
智能硬件去年营收达20.23亿元,同比增长25%。智能办公本、翻译机、录音笔等核心硬件继续增长,并加速出海,如翻译机、录音笔海外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00%、100%。
在财报沟通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今年将加强智能硬件开发,重点关注两个领域,一是穿戴式设备,如耳机、眼镜等,同时会关注医疗硬件。
另一大核心业务智慧教育,去年营收72.29亿元,同比增长近30%,占比进一步提升到31%。面向B端和C端的教育业务均持续扩张,比如学习机,去年实现销量翻番增长,今年一季度接近翻番。
其它应用领域,科大讯飞的智慧医疗、智能汽车,以及智慧金融等企业AI解决方案等均实现较高增长。相对传统的业务,如智慧城市、运营商等业务收入则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据介绍,科大讯飞在业务架构上将推动C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讯飞将更强调产品化,减少定制化,提升毛利率和利润。”
同时,科大讯飞的大模型也在持续迭代,从星火V3.5升级到星火4-Turbo,实现对标GPT-4 Turbo。更关键的是,在被制裁后,科大讯飞基于华为打造了国产算力平台,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基于全国产算力进行训练的大模型厂商。
今年以来,推理模型成为AI的技术竞争焦点,DeepSeek、OpenAI、谷歌、阿里等先后推出推理模型。科大讯飞也推出深度推理模型X1,并在近日迎来全新升级,整体效果媲美OpenAI o1和DeepSeek R1,这也是国内首个基于全国产训练的推理模型。
这背后也离不开持续的投入。去年,科大讯飞研发投入达45.80亿元,同比增长近20%;资本化后计入费用的金额达38.92亿元,占营收比重接近17%。
同时,科大讯飞研发团队也有所扩张,截止去年底研发人员9572人,同比增加660多人,研发人员占比接近63%。
大模型天花板非常高,现在不是减少研发的时候
对于大模型的发展,刘庆峰认为,目前底座大模型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通过预训练和强化训练两种方法,大模型的自主进化在未来2-3年内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天花板非常高。
“过去两年,我们在打几场非常重要的仗。”刘庆峰在财报沟通会上说,第一是自主可控,因为被极限施压,要把研发体系移到国产平台上,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
目前,科大讯飞基于华为平台的算力效率已经从最初的百分之二十多提升到90%,算力规模也从一万张提升到现在的三万张。
第二是面临的复杂经济局面,G端业务从原来50%的比例降到20%,面临业务结构的调整,未来会坚定发展B端和C端市场。
第三就是这场大模型之战。“这确实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我们这几年已经摸清楚,有信心和勇气在底座模型上做到第一阵营。”刘庆峰表示,现在还不是减少研发的时候,会继续加大“1+N”的投入,保持相对稳定健康的增长,从而逐步释放利润。
目前从全球来看,大模型的竞争还未到结束的时候,巨头们也都计划加大投入布局。典型如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在去年投资AI超2000亿美元后,今年有望达到3200亿美元。
同时,OpenAI、xAI等大模型初创企业仍在持续融资。据PitchBook数据显示,去年美国AI初创公司共获得约970亿美元的风投融资,创下最高水平。
相对而言,国内的大模型投融资有所放缓和调整,今年除了智谱获得多地国资投资外,鲜有大模型创企拿到新融资。同时,以百川智能、零一万物为代表的初创公司接连放弃基座模型训练,转向应用开发,市场也高度关注科大讯飞会如何选择。
“今天还处于通用人工智能大潮的关键阶段,从用户规模看,已经实现新技术商业化、跨越鸿沟的阶段,今年会是大模型落地到每个人和每个行业的元年。”刘庆峰说。
他强调,在这个重要关口上,科大讯飞会坚持1+N,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根红利。“在完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我们的通用底座大模型要做到第一梯队,永争行业第一,不仅仅是跟随,并推动更多算法研发和创新。”
对科大讯飞而言,参与这场竞争虽然没有科技巨头那般阔绰,但最起码已经可以依靠自身业务进行支撑。一个有力的说明是,科大讯飞去年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95亿元,同比增长613%,加快了现金流回款力度。
同时,刘庆峰也强调,要让AI真正解决社会刚需,在提升生产效能、解决民生问题、改变科研范式等方面构建从技术、数据、应用等回流的市场优势,获得更好的商业回报,从而支持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