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明亮的厂房中,一台台喷气织布机整齐排列飞速运转,伴随轰鸣的压缩气流,一条条纱线被牵引着带过梭口,化作洁白柔软的织物,源源不断地“流出”;为数不多的工人根据走廊上方的大屏指引,有条不紊地穿梭于织机间进行调试和管护……4月14日,在位于襄州区伙牌工业园的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简称金恒昌纺织),记者走进肩负核心生产任务的喷气织布车间,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俗话说:千人纱,万人布。纺织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挤的厂房、忙碌的工人、高温和噪声是大众对其生产环境的刻板印象。然而,在这座去年投产的新车间里,一切都让人耳目一新。
“过去在老厂,我们用的是老式织机,转速慢、故障率高,甚至还需要人工摆纬(传统工序名称),看管几台机器就能让一个熟练织工手忙脚乱。”车间教练胡可会告诉记者,如今,车间配备了进口大卷装全自动喷气式高速织机,从投料到产出不用人力操作,纺织挡车工只需根据车间大屏上实时更新的生产信息和管理指令调整设备参数,不到20人便可保证330台织机正常运转。
近年来,纺织产业技术迭代不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生产设备和工艺自动化转型是紧跟时代的必由之路。据了解,金恒昌纺织成立以来,坚持向“新”求“质”,通过更新设备、技术改造等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
“高端设备是‘筋骨’,智控系统是‘脉络’。在生产线设计阶段,我们除了追求工艺现代化、高效化,同时也为近千台纺纱织布设备搭载数字化生产平台预留了空间。各车间依次投产后,我们还结合生产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与数字化服务商深度合作,引入搭载商业智能(BI)功能的生产智能调度系统,为生产线装上‘智慧大脑’。”企业综合部负责人陈念告诉记者,借助这一系统,管理人员可根据设备传感器反馈,第一时间了解生产进度、计划达成率、工人效率、产品品质等全维度数据以及机械故障、产品瑕疵等风险点,并通过预设模块自动优化生产任务、人员安排,下发维护检修指令,保证生产高效有序、产品质量稳定。
生产端有新技术,管理端有新模式。金恒昌纺织还将数智赋能的“试验场”延伸至内控、营销、财务等部门,为企业管理现代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可自动统计考勤数据、分析出勤规律的OA系统,将基层管理人员从堆积如山的考勤本、排班表中“解放”出来;打通营销管理模块与仓储管理系统的“管家婆”系统,为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撑,让产品营销更精准、库存调配更精细;实现设备、系统、人员间业务信息交互的系统,让接单、生产、检验、交付等关键环节的响应时长不断缩短……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与2022年相比,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近10%,供应链响应时长缩短30%,管理层决策效率提升40%。
从“织造”到“智造”,企业规模和产品竞争力节节攀升。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金恒昌纺织实现产值4亿元,产品品类拓展至100余个,产品畅销中国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地,以及非洲、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今年一季度,我们完成产值超1亿元。目前,销售订单已排至8月。”陈念介绍,下一步,金恒昌纺织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探索运用数智技术,推动管理升级、技术创新、流程再造,更好地降成本、提效率,为全市纺织行业转型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