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古时候由于人类的科技不够发达,所以古人一直都认为,只要寻得长生不老仙丹,就能够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人到蓬莱仙丹求取长生不老仙丹,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功,唐朝李世民在晚年的时候,也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他不仅仅派人寻找仙丹,而且还让道士炼制长生不老仙丹,但是最终也没有如愿,难道说人类真的无法长生吗?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人类的死亡其实就是身体的死亡,现在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很多器官,而这些器官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们能够有规律的运动,来保证人类正常生活。
器官的衰老就意味着人类生命走到了尽头,科学家发现影响人类寿命的奥秘可能和端粒有关系,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它能够控制细胞的分裂,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些,细胞不断的分裂,端粒就会不断的变短,当端粒无法再变短时,人类的寿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如果这么看的话,那么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不再让端粒变短的办法,那么人类就可能实现长生,不过这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类的寿命是不是还和其它东西有关系?目前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当中,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会死亡,只不过有的生物寿命很长,有的生物寿命比较短。
除了生物之外,宇宙中的天体也是有寿命的,毕竟它们都是由实实在在的物质所构成的,而生命体也是由非生命物质构成的,对于非生命体来说,我们需要重新思索寿命这个概念,比如说一个桌子,从制造出来到损坏,这便是我们所认为一个桌子的一生,对于天体来说,从诞生到毁灭,就是它的一生,诞生和毁灭,其实就是物质从一种存在的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这么看的话,事物的寿命就是在其某一变化阶段所经历的时间,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我们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也就是太阳系诞生初期,在大约50亿年前,我们的太阳系一片混乱,太阳诞生以后,吸收了周围大量的物质,所以太阳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9.86。
剩下的物质和八大行星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0.14,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看出太阳的质量非常大,我们的地球就是在太阳诞生之后形成的,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地球46亿年的寿命,人类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人类最早计算地球寿命的方法是海水盐分测年法,当时一位叫做哈雷的科学家认为,海水里面的盐是因为河水溶解了岩石里的矿物质带入大海造成的,也就是说,只要知道了海洋的盐总量,以及年均变化量,就能够计算出地球的年龄,不过这个办法显然不靠谱,毕竟地球诞生的时间要比海洋诞生的时间早,所以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误差很大。
后来科学家又认为,最初的地球是一个处于熔融的岩石球,之后慢慢冷却了下来,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地球的初始温度,以及降温的速率就能够推算出地球的寿命来,不过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没有让科学家满意,在1896年的时候,贝克勒尔发现铀矿具有放射性,此后居里夫人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对原子核的放射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放射性就是一种不稳定的原子核通过放射出某种射线而衰变成稳定的原子核的一种现象,原子序数大于或者等于83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此后,科学家们又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放射性核素,核素就是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一种元素通常包括好几种核素,这几种核素之间互为同位素。
比如说氢元素就包含了三种核素,它们之间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原子的质量也不同,根据科学家的统计得出,在宇宙中存在100多种元素,大约包含2600多种核素,其中有2300种核素都具有放射性,稳定性核素只有280多种,放射线的发现为人类精确测量地球的年龄奠定了基础,在考古学中,最常见的碳14测年法,主要是用于测量距今5万年之内的有机物,在地质学中,铀铅测年法是最常见的测年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所能测量的时间范围大约是100万-45亿年之间,在1956年的时候,美国地质学家克莱尔.帕特森通过改进后的铀铅测年法测量了美国亚利桑那州代亚布罗峡谷陨石中铅的同位素的含量,得出地球的年龄为45.5亿年,大约是46亿年。
www.yueliang-cn.com/en/planet-x
www.yueliang-cn.com/en/in-bed
www.yueliang-cn.com/en/same-bed
www.yueliang-cn.com/en/decoys
www.yueliang-cn.com/en/fixation
www.yueliang-cn.com/en/emirates
www.yueliang-cn.com/en/thief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说,这个方法就一定准确吗?从目前人类掌握的技术来看,这个年龄应该是最准确的,但是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毕竟人类的科技有限,有可能这个数据也是有误差的,目前我们就以这个数值作为标准,既然地球到现在已经诞生46亿年了,那么地球的寿命还有多长呢?如果光看地球的寿命的话,那么地球的寿命应该会很长,但是地球的寿命受到了太阳寿命的影响,我们的太阳是一颗恒星,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燃烧了50亿年之久,科学家经过计算得出,太阳的寿命还有50亿年的时间,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太阳能够燃烧这么长时间?
其实太阳的燃烧和我们地球上的燃烧是有区别的,我们地球上的燃烧主要依靠的是氧气,氧气的助燃性其实是氧化性的一种体现,因为燃烧实际上就是一种发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当氧气遇到可燃物时,如果温度达到了反应需要的值,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燃烧,而太阳的燃烧并不是这样的,与其说是太阳在燃烧,还不足说是太阳内部核聚变的反应,根据爱因斯坦的质量守恒定律E=mc^2,E(代表的是能量)、m(代表的是物体的质量)、c代表在光速情况下,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有相同的,当质量转化为能量时,太阳当中的核聚变就会反应非常强烈。
太阳内核通过核聚变产生向外的压力,同时太阳自身的引力向内坍塌,两者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当核聚变越来越强大的时候,自身的重力削弱向外核聚变的程度,当核聚变被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内部压力越来越大,核聚变也就变得越来越强,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每秒钟会产生600万吨氢转化为氦。这些氢会产生能量释放出去,具体来说就是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其质量会亏损0.0276个单位,相当于一克氢亏损0.0069个单位,这些亏损的质量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去,然后被其它天体吸收。我们地球接收到的能量大约只有22亿分之一,大家不要小看这22亿分之一的能量,它相当于地球上100万吨煤炭燃烧的能量总和。
太阳的总质量大约是2*10^30kg,相当于2000亿亿亿吨,如果按照太阳每秒钟减少420万吨能量来计算的话,100亿年就减少了1.33*10^24吨,大约是1.33亿亿亿吨,虽然这个数字看上去非常庞大,但是和太阳的质量比起来几乎能够忽略不计,所以就算是10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燃料还是非常充足的,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就会说,既然太阳内部的燃烧充足,为什么太阳的寿命会走到尽头?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只能够在核心部分发生聚变反应,这个区域不到太阳半径的五分之一,如果这个区域内部的氢元素燃烧完,其它区域的燃烧也无法供给。这会导致核聚变反应熄灭。
原来依靠核聚变巨大辐射压支撑着太阳质量向心力,就没有了支撑的来源,巨大的向心力收缩压导致外围质量向核心急速坍缩,这时候太阳内部突然获得了大量的氢元素,使得地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突然加速变化,这时候的温度能够突然上升到2亿度左右,巨大的辐射催动整个太阳膨胀,体积半径能够膨胀到原来的200倍左右,这个时期科学家将其称为是红巨星时期,当太阳变成红巨星之后,太阳会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轨道,这时候太阳的引力,已经无法控制红巨星外围的物质,这些物质飘在太空中,就形成了新的星云,我们的太阳就是在上一代死亡以后得星云中诞生的。
一般来说,恒星死亡以后得结果有三种,质量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白矮星,质量中等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中子星,超大质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黑洞,我们的太阳在恒星当中属于小质量的恒星,所以太阳死亡以后会变成白矮星,在宇宙中比太阳大的恒星有很多,比如说盾牌座UY,在距离地球9500光年外有一颗非常大的恒星,这颗恒星就是盾牌座UY,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盾牌座UY的半径达到了太阳半径的1708倍,体积是太阳的50亿倍,是地球的1.5亿亿倍。如果把这颗恒星放在太阳的位置,那么距离盾牌座UY最近的行星就不是水星了,而是土星,虽然这颗恒星体积很大,但是它的密度却非常不稳定。
科学家经过对盾牌座UY的观测发现,这颗恒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只有3000度左右,亮度大约是太阳亮度的34万倍,它的视星等只有11-13左右,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盾牌座UY的寿命只有5000万年左右。曾经科学家认为,盾牌座UY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后来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盾牌座UY并不是宇宙中体积最大的恒星,在距离地球2万光年处有一个名为斯蒂芬森2的银河星团,这个星团中分布着很多大质量的恒星,其中至少有26颗已经开始膨胀进入红巨星阶段,斯蒂芬森2-18其实就是里面最大的一颗红特朝巨星。根据科学家的观测得出,斯蒂芬森2-18的半径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亿公里,是太阳的2158倍,其体积是太阳体积的100亿倍,地球的1.3亿亿倍。
目前斯蒂芬森2-18已经成为了人类在宇宙中发现的最大的恒星,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的位置,那么距离斯蒂芬森2-18最近的行星是海王星,也许在宇宙中比斯蒂芬森2-18大的恒星还有很多,只不过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它们而已,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应该就已经明白地球的寿命还剩下多少了吧,如果按照太阳的寿命来计算的,那么地球的寿命应该还剩下50亿年左右,当太阳变成红巨星的时候,地球的寿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当然了,任何天体都有自己的寿命,包括宇宙也是一样的,虽然我们的宇宙已经诞生138亿年了,但是科学家认为,总有一天,我们的宇宙会停止膨胀。
宇宙膨胀时的速度有多快,它收缩时的速度就会有多快,最终宇宙会收缩成一颗奇点,当奇点再次发生爆炸后,新的宇宙就诞生了,不过宇宙的寿命还剩下多少,目前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当中,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说不定人类真的能够解开宇宙寿命的奥秘,也有一些朋友认为,如果人类的科技足够发达,在太阳还没有变成红巨星之前,将地球转移到其它恒星系,那么地球的寿命就能够延长,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