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梁世界 记者 邱伊娜
在山东瑞吉德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龚友平教授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电表智能仓储虚拟仿真模型的试验,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整体任务的80%,预计明年年底完工。
“杭州到日照,高铁单程就需要6个小时左右,如此跨区域的校企合作,属实来之不易。”龚友平感慨道,得益于学校在日照设立的技术转移分中心,使得远隔千里的校企合作成为可能。这一全力推进的全自动智能立体仓库系统项目,完工后将提升生产效率30%以上,产值有望达到2亿元。
“我们的初心就是让中小企业也能有高质量的工业设计服务”。在永康捷耀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企业老总洽谈的周仕参老师说道。
去年以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周仕参老师和学校技术转移公司联手,已经和永康周边地区的8家企业达成了合作,通过工业设计服务,帮助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高校老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非易事,但是周仕参老师团队有自己的“秘笈”。
“我们去企业之前,学校的专业技术经理人已经对企业进行过需求摸排,所以对接起来就格外的顺畅”。相比于高校老师自己去企业对接,筛选后的企业成功率则高很多。技术经理人作为连接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他们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精准匹配高校的技术资源,为合作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经理人对于高校老师太需要了,尤其是在商务对接方面,帮助我们解决了最头疼的问题”。近日,杭电电子信息学院崔光茫老师与常山双明轴承合作研发的轴承缺陷检测机器刚刚交付,这一合作也是由学校技术转移经理人牵线促成。
谈到技术经理人,崔光茫笑着说到,技术经理人对自己太重要了,跟企业谈合作,技术环节往往很顺畅,但是到了谈钱的环节,就总是把握不好,好多次自己跟企业谈不下去想放弃时,都是学校的技术经理人在持续推进,从调研、合作到项目交付,每个环节离不开技术经理人的推动。
“公司组建研发部门成本高、周期长,现在委托给大学的教授来做,不仅节省了成本,技术方案也更有竞争力”,讯达数智泵业(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勇说,通过杭电在温岭的技术转移中心牵线搭桥,给公司的泵实现了物联网升级,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现在产品在市场更有竞争力,订单也多起来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杭电自2019年成立了技术转移公司,目前已经组建了一支近30人的专业服务队伍,在省内外有30余家技术转移分中心,与地方政府紧密对接,搭建起了高校老师技术到地方企业转化的“鹊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更加凸显出这一群体的重要性。作为科技与产业之间的‘红娘’,我们还会继续加强技术经理人的培训和培养,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杭电产学研融合发展中心处长李虎说。
(本文图片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